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夜场资讯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江淮改革实景图】打造绿色智能高速 建设交通强省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6-23阅读数:人阅读

大皖新闻讯 从1986年安徽第一条高速公路——312国道合肥至南京段建设项目动工至今,安徽高速从零起步,实现通车里程5800多公里,“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形。近年来,安徽高速公路领域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从“创新科技”到“绿色发展”的转型发展。依托科技赋能,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发挥交通运输渗透千行百业的优势,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场景应用和支持。

利用爬索机器人开展桥索安全监测

创新智慧建造 高速建设更加智能化

“我们以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为依托,加快创新智慧建造,尤其是数字智能制造,让路桥隧道施工技术得到很大提升。”安徽交控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说。截至目前,安徽交控集团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164公里,占全省88%。作为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造行业,安徽交控集团以创新科技为引领,不断推动高速公路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德上高速合枞、池祁段作为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开发了桥涵构造从上部到下部产品全系列化,从小跨径到大跨径全覆盖,“公路建造呈现段、区装配化集成,并实现可达、可检、可修、可换,效率大幅提升。”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节省了大量土地资源,降低生态环境扰动影响,节约工程造价数亿元。

另外,无岳高速、宣泾高速创新传统沥青水稳摊铺模式,推广应用自动驾驶技术、自动摊铺技术、智能压实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使路面平整度、稳定性和效率大大提高。“针对水稳层边部施工,应用同步同频率边部注浆装置,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材料浪费,解决了边部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使水稳边部质量合格率从最初的40%提高到90%以上。”宣泾高速一标项目负责人说。

全路段实时视频监测

生态理念催生“绿色高速”

在描绘新徽道的“皖美”图景上,绿色已然成为当今高速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从绿色主题性试点到绿色公路示范推广,从平安百年大桥到品质工程全覆盖,从道路安全耐久到服务站点提档升级,生态优先等绿色发展理念正厚植在安徽交控建设的每一条高速公路上。

宣泾高速无人驾驶沥青摊铺

其中,无岳高速以统筹资源集约设计为先导,与地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共享走廊带,提升国土空间的利用率,施工时利用引江济淮工程废弃土石方填筑路基,很大限度地保护了耕地资源。

池祁高速隧道占比高,隧道洞渣挖弃的石方通过深加工进行类使用,优质骨料可作为桥梁混凝土和路面集料,机制砂可替代天然河砂,实现了就地循环、低碳经济的良好效果。庐江东服务区与互通立交合建,利用高边坡等闲置土地建设光伏发电、增设新能源车充电桩、建立智慧能源平台精准调度,预计每年可减少超1300吨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近零碳服务区的目标。

无岳高速大别山隧道群,首次在隧道洞口就近埋设光伏发电,提供隧道照明,既节能降碳,又减少用电费用。黄千高速深渡服务区积极拓展交旅融合功能,探索绿色建造与全生命周期低碳排放核算模型,为低碳高速公路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当前,在安徽高速公路上,数字赋能,智慧建造、智慧出行、智慧服务区、智慧码头等智慧交通应用场景正加快落地。下一步,我省将加强智慧交通顶层设计,部署实施更多智能交通重点项目,让科技创新引领交通强省建设,为老百姓带来更加绿色、智能、舒适的出行体验。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王翠

声明:该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会介入任何形式的担保,请仔细甄别!

会员头像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