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夜场资讯

​厦门7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内科学技术奖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7-05阅读数:人阅读

厦门7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内科学技术奖

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对参与国内科技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君宁 通讯员 陈君玉 唐燕婷2023年度国内科学技术奖昨日在北京揭晓,厦门有7项科研成果获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国内科学技术奖奖励制度的改革,对获奖项目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创新度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厦门科技成果获奖来之不易。

国内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指引下,厦门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创新与国内所需紧密结合,勇攀科技高峰,推动了厦门一批代表国内水平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其中既有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又有面向产业和民生需求的应用技术成果,对参与国内科技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此次获奖项目中,国内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环境中耐药基因的形成和扩散机制”、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牵头完成的“复杂海岸环境沙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分别荣获国内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参与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此外,华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安捷利美维电子(厦门)有限责任公司也分别作为合作单位荣获国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坚持在国内土地上做科研

为全球微生物耐药防控提供“国内方案”

昨日,由国内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学术所长、生态环境学家朱永官院士领衔的“环境中耐药基因的形成和扩散机制”项目荣获国内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坐落于集美区的国内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

该项目在“耐药基因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存留、传播和扩散”这一前沿问题上,围绕集约化养殖业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两个热点,系统研究了耐药基因的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及其传播扩散的主要驱动因子,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

20世纪90年代,朱永官到国外深造。2002年1月,他放弃优越条件决定回国工作。“个人的成长要融入国内的命运、国内的发展中,永远怀有家国情怀,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很大化。”依靠这样的奉献精神和理想信念,朱永官始终坚持在国内的土地上做科研。

他长期开展环境土壤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成果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内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获得2022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等。朱永官甚至曾凭借《食物变迁记》一文,获得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是获奖者中唯一一位科学家,被誉为“科学界里懂写作、美食界里懂科研、文学界里懂做菜的人”。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而环境在耐药基因的发展、传播和蔓延中起到重要作用。朱永官团队注意到,环境是耐药基因包括多种新型耐药基因的储存库,人类活动包括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和排放、动物养殖业的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促进了耐药基因的扩散。另外,耐药基因可伴随耐药细菌在人、动物、环境之间迁移和传播。

“环境中耐药基因已成为一类新型微生物污染物。”朱永官说,为此,项目团队开始了长期的研究和攻关,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全球微生物耐药防控提供“国内方案”和“国内经验”,培养了一支跨专业、跨学科、国际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据介绍,此次获奖项目揭示了集约化养殖可导致养殖场及周边环境耐药基因富集。研究结果明确了动物养殖业是环境中耐药基因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度的抗生素使用可引起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富集,抗生素残留和耐药基因可通过动物粪便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获奖项目还探明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耐药基因污染特征及其排放途径,并阐释了我国河口湿地耐药基因的污染特征和驱动机制。这些创新成果为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遏制耐药性的蔓延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数据支撑。

1 2 3


声明:该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会介入任何形式的担保,请仔细甄别!

会员头像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