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夜场资讯

为现代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7-05阅读数:人阅读

“三夏”时节,在埇桥区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生产技术人员正在区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驾驶着安装了北斗导航智能系统的自吸式播种机进行大豆玉米带状播种。

“土壤墒情普遍干旱,抢时播种很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水肥一体化调控,既能节水又可确保出苗率。”前,埇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涛站在田间,边说边抹了把汗。在夏收、夏种这段时间里,王涛深知农技人员的重要性,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三天两头地往示范基地跑,指导灌溉、播种,一忙就是一整天。

1994年大学毕业后,王涛就进入农技站工作。“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王涛一直以来的夙愿。在他和同事们的积极努力和争取下,埇桥区成为安徽省首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县(区)之一,目前,建成6个更新大田农业物联网小麦“四情”监测示范点,4个设施温室物联网示范点,300多家智能化物联网养殖示范点。

在担任安徽省农业信息化产业技术体系皖北(埇桥)综合试验站站长期间,王涛大力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工作,陆续开展埇桥区农业物联网系统部署、应用推广、技术骨干与农民技术员培训等工作。通过物联网的实时监测、预警提醒、统计分析、信息查询、视频监控、远程控制、疾病诊断、质量追溯等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可视、可控、可溯、可信,提高投入品、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其中,合肥海璟水产养殖依托智慧农业、环境工程、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落实数字化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化、智能水产养殖基地,2022年被评为安徽省数字农业工厂之一。

信息进村入户是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王涛的主持下,埇桥区已建成1个信息进村入户益农信息社区级运营中心、1个农产品网络直播室、26个益农信息社标准站,注册益农信息社信息员280多名,入住省级运营平台益农信息社252个,约覆盖全区8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乡镇比例达到95%,对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作出积极贡献。

在做好数字农业工作的同时,王涛注重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他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技员提升等培训,将农业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等融入培训课程中。作为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培训讲师团、安徽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师资库的成员,王涛主授的《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为培养数字农业人才,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和对农业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20年,由他主持开展《农业物联网知识》教学规范(标准)研究,被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评选为优秀课题。

近年来,王涛积极开展数字渔业新技术新模式研究,参与海璟水产的内陆智能工厂化全自动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创新应用研究,并积极总结申报各项科技成果。其参与实施的安徽省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平台研发及其应用推广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乐于为农民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谈到自己的职业,王涛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爱。记者 曾庆芳


声明:该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会介入任何形式的担保,请仔细甄别!

会员头像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