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夜场资讯

“三晋汾水”滋润“天山雪松”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7-24阅读数:人阅读

如今的北塔山美景。

晋疆连心桥。

整洁漂亮的北塔山牧场。

刘映红(左)在查看患者信息。

王雷雄(左)和孙佳丽(中)利用小针刀为患者治疗。

和娟(右)在观察标本。

采访团在煤层气开发现场采访。


  今14岁的哈萨克族少哈达木(化名)正上初中。他出生于2010,那一,山西正式开始对口援疆。14来,哈达木见证了山西援疆地新异的发展,也切身感受着援疆人的情怀。
  14来,山西纵深推进对口援疆工作,从汾水河畔到天山脚下,一批批援疆干部和人才奔赴边陲,挥洒青春热血,持续推进民生援疆、产业援疆、教育医疗援疆、文化润疆等,用汗水与希望浇灌着第二家乡,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山西力量。
  你听,天下脚下隐约传来的,是山西太原威风锣鼓的鼓声;你看,那茫茫戈壁矗立着连绵的“连心桥”“晋北路”建筑;你闻,随着号角声飘来的空气中,墨汁浓郁;在新疆各少数民族的餐桌上,新疆美食拌面旁悄然多了一瓶老陈醋,醋香悠悠入味,那爽朗的笑声中,已分不清是新疆人还是山西人。
  山西人文历史璀璨,新疆自然风光绝美。14的交融中,厚重与辽阔交相辉映,汾水与天山缠绕相拥,奏响山西力量的新疆精神,波澜壮阔。
  2024711,昌吉迎宾馆举行了山西系列文化活动走进新疆签约启动仪式,来自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宣传文化系统、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200多人共聚一堂,共同见证晋疆两地签订协议,共叙晋疆两地深厚情谊。
  活动现场同步启动了“笔墨绘同心”“文润天山行”“寻访援疆情”三大主题采风采访活动,来自中央及省级媒体的18名记者深入受援地,挖掘报道山西省援疆工作的感人故事和突出成就。
  从711至18,山西晚报记者辗转北塔山牧场、昌吉州人民医院、土墩子农场医院等地,行程3000公里,近距离感受援疆人的奉献,感受新疆的巨大变化……
  巨变 北塔山牧场旧貌换新颜
  在哈达木印象中,他的父辈乃至爷爷辈,一直生活在马背上,但他幼时的记忆里不仅仅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和一次次跌下马背的训练,耳旁呼啸而过的不再是掠过帐篷的狂风,而是那温馨又朗朗上口的读书声。哈达木从小被送进学堂,8岁时学校开设了双语课程,他第一次用普通话读出了“国内”。用他父亲的话说:“现在生活好了,不用让孩子从小学习骑马放羊了,我也舍不得下一辈再吃苦呀。”
  北塔山牧场地处中蒙边境,有着近70公里的边境线,3000多名哈萨克族牧民在这里定居生活。由于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人们以前常用“有山没有树、有沟没有水、有地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形容这里。
  吃水用水,曾经让北塔山人很头疼。在一批批山西援疆干部的努力下,这里不仅结束了没有自来水的历史,还建成一座座水库,解决了北塔山牧场水源和水量的问题。如今,水质净化提升工程又在稳步进行中。
  晋北路,是山西省援建北塔山牧场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全长近800米的晋北路算不上很长,却是一条连接牧场和外界的主要通道。“晋代表山西,北是北塔山,晋北路上横跨库甫沟的大桥,是晋疆连心桥,场部就一个社区,叫晋北社区。晋疆连心桥是2013第一批的山西援建项目,其实像这样的项目还很多。”山西援疆干部崔毅杰说。“2021我来了以后,就分管城镇管理工作,和之前的工作也对口,正好可以把之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到北塔山牧场。总体来说,我们想通过绿化、硬化、美化、亮化,让北塔山场镇面貌能进一步提升,真正把北塔山打造成边境上小而精、小而美的团场。”崔毅杰说。
  2013至今,山西投入援疆项目资金总额达到2.092亿元,建成项目15个。牧场的援疆项目主要是基础民生类,场部比较集中,主要有富民安居工程的居民楼、机关办公楼、酒店、给排水管网、污水管网、供热管网、供热站、道路桥梁。放眼望去,视线内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援疆项目。
  从300套的富民安居工程,场镇绿化,供水供热管网改造,建污水处理厂……再到自来水水质的提升工程,在北塔山牧场,可以看到浓重的山西援疆的底色。十多来,在一代代牧场人,一批批山西援疆人的接续奋斗下,如今的北塔山牧场已经是旧貌换新颜,成为一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边境小城。
  坚守 “组团式”分批援疆 绘制壮美“山水图”
  在十多的援疆工作中,山西援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医疗和教育方面,呈现出前赴后继,分批次、组团式援疆。上千名援疆医生与教师跨越千里,从汾水之滨来到天山脚下,以“三晋汾水”浇灌“天山雪松”,躬身耕耘,书写了一部“天山雪松根连根,晋疆人民心连心”的壮美蓝图。
  刘映红:给重症新生儿架起生命通道
  昌吉州人民医院儿科为综合儿科,没有儿童重症医学科。百姓的需求就是工作目标,山西省援疆指挥部这次专门选择儿童重症相关专业的专家,以组团方式开展精准援疆。
  刘映红入疆后被任命为昌吉州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为建科打好基础,她加强培训,倾囊相授,让医护人员掌握危重患儿系统评估、多脏器功能损害、休克等危重状态识别及处理,还开展了气管插管、呼吸机操作培训等。
  一名重症患儿的治疗经历,让刘映红意识到当地医院在评估和判断呼吸道疾病上,还是限定在自身的经验性认识上。患儿因咳嗽气促4入院治疗,科室医生初步诊断为“重症支气管肺炎”。刘映红注意到患儿的白细胞指标从前一天的16000上升至40000,认为患儿应是百咳,但是科室医生觉得还是肺炎,没有继续检查。第二天刘映红听到患儿出现痉咳,也叫痉挛性咳嗽,是百咳比较常见的症状。刘映红当即决定检查百咳抗体,她认为这属于非典型的百咳,是混合了其他的病原菌感染,而把本身的百咳特性掩盖住了。检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病原体PCR本身还是百咳抗体,全部是阳性。
  为提高医护人员诊疗思路和治疗重点,刘映红结合此病例,从如何评估和预防、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特点等进行授课。同时,手把手带教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规范了常见危重症的诊疗流程。
  入疆一以来,刘映红带领科室救治了多名呼吸衰竭、脓胸、坏死性肺炎、癫痫持续状态、重度代谢紊乱、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凝血功能紊乱等危重患儿。除此之外,她还走访了昌吉15家医院,建立了向上转诊的通道与向下无阻碍无条件转诊的绿色通道,全面保证病人的安全。这也让昌吉及其周边地区有了让当地人信任的本地医疗团队。
  从出发前的忐忑,到在风沙中的从容,刘映红在这里感受了不一样的使命担当。“我想把这种服务、医疗的理念以及整体平台的优点,都留在这片土地上,造福更多的儿童。”刘映红说。
  王雷雄&孙佳丽:超声+小针刀山西医术惊艳受援地
  去初,得知运城市即将派驻5名医生援疆的消息后,王雷雄主动请缨,用最快的速度递交了援疆材料,来到了位于天山脚下的定点支援医院。“从我们去2份进疆以后,大量居民过来看病,但是我发现患者大多以疼痛患者为主,比如说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疼痛病人非常多。”挂职土墩子农场医院副院长的王雷雄说。
  入疆后,王雷雄和孙佳丽一直思考如何让援疆价值很大化。前期调研时,他们发现当地关于肌肉骨骼疼痛疾病的基层医院,普遍缺乏CT、核磁,而孙佳丽掌握的肌骨超声是近些来新兴的一项既便捷又安全、无辐射的检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普及。两人一拍即合,合作开展新技术肌骨超声和小针刀相结合来为病人治疗。“肌骨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能精准找到病变部位对症治疗,治疗过程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患者可以即治即走。很多患者慕名而来,我们每天治疗多的有十几例,少的也有四五例,目前累计治疗患者已经900余例。”孙佳丽说。
  70岁的当地居民柳女士,被肩痛困扰多,随着肩关节疼痛的症状加重,外展背伸及上举活动明显受限,严重影响睡眠及正常生活。柳女士辗转多家三级医院尝试多种治疗,成效欠佳。她听说土墩子农场医院援疆专家利用超声引导小针刀技术治疗肩痛效果很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来就诊。
  接诊后,经过体格检查及超声评估,王雷雄和孙佳丽结合病情对病人治疗方案做了具体规划,经过5次治疗,柳女士的肩关节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让新技术留在农场,造福更多的职工群众,王雷雄表示:“作为援疆医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土墩子农场,改善农场的就医环境,同时我还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言传身教地带好徒弟,在学术上给予全方位帮扶,尤其是对患者诊治的临床思维,危重病人的抢救方法都毫不保留讲清楚,让徒弟真正学到位,做到援疆人走、技术留下来的效果。”
  和娟:填补空白守好疾病诊断关
  “进疆后明显感觉身上担子更重了,除了像在山西时那样为患者服务,还要在培养当地医疗专家和推动学科建设上动脑筋、想办法,每天忙忙碌碌的,无比充实。”谈起入疆后的工作状态,和娟形容整个人“像要飞起来一样”。
  和娟是山西省第五批援疆人才,从事病理诊断工作15。制作科室规划,是和娟到昌吉州中医院后做的第一件事,建设独立的病理科是规划工作重点之一。在上岗后的第一次医院中层管理人员会议上,和娟向相关领导提出了建立独立病理科的建议。“那段时间可真是忙坏了,既要保质保量完成常的学习和业务工作,又要考虑科室的建设问题,感觉整个人的神经一天到晚都是紧绷的。”说到为病理科独立做出的努力,和娟记忆犹新。
  202367,中医院病理科正式独立并挂牌成立。
  这从“0”到“1”的突破,意味着中医院诊断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病理科成立后,员工由原来的4名增加至6名,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69平方米扩展至400平方米。新增病理质量安全控制指标10余个,常规病理检查例数增加6.3%,术中冰冻检查例数增加26.9%,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例数增加32.5%,宫颈筛查阳性率增加122%,常规病理报告发放时间缩短2-3个工作,术中冰冻发放时间缩短10-30分钟。“病理科的组织诊断医生、细胞诊断医生均未受过规范的病理诊断培训,诊断水平亟待提升。”面对病理诊断工作实际,和娟坚持每天带教与每周集中授课。在带教工程中,和娟发现医师们的诊断水平亟待提高,于是通过一个个病例,从现象到本质,从形态学到基因改变,抽丝剥茧,逐层解析,让他们能够把显微镜下的病理形态与疾病的发生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完整而规范的疾病诊断体系。
  同时,和娟积极宣传病理科、病理人,截至目前,开展全院培训2次、外一科讲座1次、妇产科讲座1次、肿瘤内科多学科会诊4次,消化内科多学科会诊1次,CT室多学科研讨会4次、院外疑难病理会诊3次。带领科室人员积极参加大会投稿,稿件被2024全国病理会录用,以壁报交流的方式在大会展厅展出,使昌吉州中医院病理科在全国病理同行面前崭露头角。
  奉献 山西技术绽放昌吉
  713,在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吉木萨尔县水溪沟矿区内,煤层气开发项目正在热火朝天施工中,预计本底可以开始采气。
  山西是我国最早进行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省份,产量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昌吉州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厚,埋藏相对较浅,但是煤层气开采利用率却不高。为进一步发挥山西技术优势,扩大产业援疆综合效益,202310,昌吉州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和山西华新燃气集团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煤层气产业勘探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山西煤层气开发技术首次落地新疆煤田,共同推动昌吉州煤层气产业发展。
  一声令下,华新燃气蓝焰控股选派3名技术骨干组成援疆“小组团”先行赴疆,开始了为期一半的技术援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3名工作人员顶酷暑耐高温,一遍遍、一次次在昌吉土地上勘探。“难度相当大!山西的煤层比较平,但新疆的煤层是大倾角,一般在45°到50°,最陡能到达六七十度。同时新疆煤炭的RO值很低,也就是地质成熟度很低,就好像牛排,山西可能是七八分熟的,新疆就是三四分熟。”山西华新蓝焰煤层气工程中心副总经理李友谊说,他们组成技术小组在新疆实地调研后,发现新疆地质条件复杂,钻井、压裂等整个工艺都要重新优化,必须找到更适合在当地施工的办法。“表面上说是小组团援疆,实际上是我们背靠山西蓝焰这个很大的技术团队,为新疆的开发服务。”李友谊说,山西蓝焰这位“老师傅”,不仅引领当地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更积极探索煤层气全产业链生产运营,从而带动新疆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6,新疆昌吉州水溪沟煤层气二期项目钻井任务共计42口,累计完成钻井42口,完成率100%。压裂任务共计42口,累计完成压裂42口,完成率100%,现阶段正在进行装机投运前期准备工作。

山西晚报记者 赵德伟 实习生 刘畅

(责编:马云梅)

声明:该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会介入任何形式的担保,请仔细甄别!

会员头像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