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夜场资讯

晨读 | 朱生坚:从八十本书到一本书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7-25阅读数:人阅读

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八十本书,在他的书房里完成一场环游地球之旅。

小说家在小说之外说的话,大都不太可信。同样,帕穆克说,丹穆若什教授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这句话只能姑妄听之。就算我们可以相信帕穆克表达了一种真诚的赞美,也应该明白,虽然“多读书”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读书多”,就像“赚米多”一样,并不一定值得夸耀,因为我们都有机会见过一些读书很多却把脑子读坏掉了的人。

相较于他读书之多,更令人佩服的是丹教授做成了这么一件事:2020,在哈佛大学自建校以来第一次停课期间,他用隔离在家的十六周时间,每周五个工作,写五篇文章,评论某一国内或地区不同历史代的五本书——不是泛泛的介绍,而是每一篇都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心得——如此这般,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八十本书,在他的书房里完成一场环游地球之旅。

这个惊人的壮举迅速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响应,在丹教授开始写作之初,各种语言的翻译工作相继启动。我的学长宋明炜教授主持中文版的翻译。他在一天之内组织起了一支相当出色的翻译团队:有资深译者,有留学海外的轻学者,还有在国内大学里教英汉翻译专业的老师。我这个业余译者也应召入伍,忝列其中。

就这样,丹教授在他的书房里一篇接一篇写,我们这个散居在上海和世界各地的团队一篇接一篇翻译成中文,然后,一篇接一篇在《上海书评》刊出,最终如期完成了“八十本书环游地球”。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从原文到译文都有反复修改,还有篇目上的少量撤换调整,成为《八十本书环游地球》这一本书。真的可以这么说,这本书从最初的写作、翻译、发表到最终的编辑、出版,已然构成了一个文学事件。虽然对于上海来说也许太微不足道了,还是有必要顺便说一句:在这个文学事件中,上海又充当了连接世界的端口,就像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在上海很快就可以看到全世界最新公映的电影。

当然,作为这一文学事件的主创者,以八十本书写成一本书的丹穆若什教授理应得到高度的敬佩和赞誉。在世界各地经历过疫情的人都会明白,一个人在这种特殊状况下完成这样一件工作,真的非常了不起。而在背后推动、支持丹教授完成这件工作的力量,来自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文学”——在早先的《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的导论开头,丹教授援引了歌德于1827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谈话:“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来临。”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预言:“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现如今,从八十本书到一本书,丹教授也为“世界文学”作出了新的贡献。

如果说《什么是世界文学?》作为相关专业的必读书,是面向专门的研究者和学习者的,那么,《八十本书环游地球》则是面向所有人的。多少有点令人惊异的是,你在这本书里几乎看不到什么专业术语。要知道,对于一些常置身于大学课堂和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学者来说,要他们说三句话不用一个术语,可能比不让他们说话还要难。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八十本书,让你可以把这一本书也当作一本文学作品来读,由此去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朱生坚)

声明:该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会介入任何形式的担保,请仔细甄别!

会员头像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