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夜场资讯

高温下,成都这一大片花境植物为何仍生机勃勃?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8-29阅读数:人阅读

近,在高温天气的连续炙烤下,位于成都市天府绿道中和湿地公园1号门的一大片花境植物仍然生机勃勃。

原来,这是成都市花木服务中心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场适应高温天气下的节水型自然生境绿地景观科学绿化实践。

2024年7,成都市花木中心联合相关单位营建了700余平方米的节水型自然生境绿地景观。节水型自然生境绿地景观模式,属于生态学与风景园林等多学科交叉范畴,是以"土壤-植物-微生物-动物"四个生态因子的创新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复合式立体种植的方式,开展的节约、生态、可持续科学绿化景观实践。

该景观在植物配置上选用鸡爪槭、本红枫、绣线菊、圆锥绣球等乔灌木,紫叶芙蓉葵、百子莲、花叶玉蝉、松果菊、蒲公英、常绿萱草等多年生花卉,白穗狼尾草、凤凰绿苔草、细叶芒、小盼草、柳枝稷等观赏草。试验证明,所选植物在高温天气的考验下表现出极强的生长韧性,且呈现出较佳的景观效果。

种植初期,在连续高温天气下,平均7天浇一次水。而同期公共绿地花境养护记录,平均每1~1.5天浇一次水。本项目浇水频次及用量明显低于以往同期水平,达到节水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

此外,本项目不使用除草剂进行杂草灭杀,一方面通过植物品种的优选搭配,构建植物间的自然竞争关系;另一方面旨在建立土壤真菌和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促进群落发育,保护土壤环境安全,从而很大限度地维持生物多样性。

为更加科学全面地析该景观的抗逆性、节水性,目前正在对各项具体指标进行监测记录,监测结束后将根据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全方位析得出相关结论,并形成《成都市节水型植物景观群落模式营建指南》,以期对公园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了解到,未来,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将持续开展对节水耐旱(耐高温)植物的筛选及营造模式构建的研究,不断探索尊重自然、节约优先、因地制宜的科学绿化新路径,推动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声明:该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会介入任何形式的担保,请仔细甄别!

会员头像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