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夜场资讯

“红色足迹”暑期见习营|专访普利桥种粮基地“水稻+N”领头人雷洋武:“小米粒”成就“大产业”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8-30阅读数:人阅读

编者按:今年恰逢国内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永州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821,“红色足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暑期见习营正式开营,湖南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科技学院三所高校携手,正奔赴永州各地,追寻红军永州长征足迹,感怀前辈长征精神,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时代风云,见证今夕山乡巨变。即起,红网推出《“红色足迹”暑期见习营》专栏,刊发实践过程与成果。

指导老师:杨树 王嫣

见习营成员:刘家晔 曹思思 赵科妍 杨景然 蒋璇 李毛先

鸭行稻田里,鱼跃蛙鸣间,拨开一丛丛格桑花,一片绿意盎然映入眼帘。近,“红色足迹”暑期见习营成员来到了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种粮基地,在这里,见习营采访团参观了普利桥镇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专访“水稻+N”领头人雷洋武,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

“红色足迹”暑期见习营成员在普利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心前合影。杨树 摄

下过海,弄过潮

今年51岁的雷洋武,是地地道道的普利桥镇人,现在的他,目前是永州安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鲁头碑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法定代表人。他推出的“普利桥生态大米”是央视展播品牌,上过永州市乡村春晚。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能够下海打工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1999年,26岁的雷洋武离开普利桥镇,南下开办工厂。第一年,雷洋武在深圳市宝安区开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工厂——玩具加工厂,一年的时间里就赚到了几*的加工费,第二年,雷洋武和朋友开始合办五金加工厂。在深圳办厂的十多年里,雷洋武不仅遇到了不少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的朋友,更加收获了许多关于人才管理、经济管理的道理。

铲瓜萎,种水稻

2013年,雷洋武从深圳回到永州市冷水滩区。起初他并没有回到家乡普利桥镇,而是跟随朋友在牛角坝镇上种植了300亩水稻,前前后后一共投入了一百多万。后来,普利桥镇党委书记希望雷洋武回到家乡做农业,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满怀着重塑家园的炽热决心,立誓让自己的家乡焕发新生:“家乡需要我回来,我就回来!”

因为普利桥镇的地形不利于大面积种植水稻,2017年,雷洋武与一位长沙的老板合伙种植“全身都是宝”的瓜萎。恰逢瓜萎换苗之际,冷水滩区委打算在普利桥镇推行治理耕地“非粮化”试点,引导村民忍痛铲掉已经产生效益的瓜蒌,转而改种水稻。尽管普利桥镇党委副书记唐芳东向村民们介绍了“水稻+N”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的诸多优势,多数乡亲们仍持观望态度,期待先驱者先行试水。

雷洋武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挺身而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毫不犹豫地将自家租赁的良田,化作了“水稻+N”绿色革命的前沿阵地。青蛙作“天然杀虫剂”,泥鳅作“天然净水器”,鱼粪作“天然有机肥”,雷洋武与其他两位种植大户在政府的指导与帮助下,巧妙地将水稻种植与多种水产养殖相结合,既节省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又实现了绿色生态种植养殖,打造了“不愁销”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

雷洋武带领见习营成员参观“水稻+N”稻田。蒋璇 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水稻+N”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雷洋武不断调整种养策略,不断创新“水稻+N”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蛇吃青蛙,雷洋武就围起了铁栅栏。夜鹭吃鱼,永州鸭子多,雷洋武就让鸭子加入了“水稻+N”大家庭,与稻鱼、稻虾一起守护“老雷那片田”。

跟党走,搞振兴

“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团队合作很重要” ,雷洋武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个人的成功从来都不是终点,他希望携手村民扩大生态水稻的种植规模,共同致富。雷洋武主动走进村民家中,耐心向村民讲解“水稻+N”模式的“立体种养、一田多用、一季多收”的优势,并向村民享自己在种植生态水稻过程中所获取的成功经验,号召村民们加入“水稻+N”的队伍之中。

雷洋武与老农讨论稻谷成色。蒋璇 摄

雷洋武深知,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问题的关键。于是,他联系当地集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厂,将稻谷“离、碾米、色选、抛光”,打造出具有品牌效应的优质大米。

“我们毕竟是一个种田的,不懂怎么去销售”,因此高价格的生态大米最初是由政府“跑销售”,为继续拓展销售渠道,雷洋武线下开设普利桥大米体验店,也在线上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让“普利桥大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振兴,光靠农业是行不通的,民宿,我已经在办了”,雷洋武致力于在千亩稻田中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田园农家乐,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自体验下田插秧,垂钓稻田中的稻鱼,亲手采摘蔬菜水果,让更多的人来到普利桥镇,感受到普利桥镇的独特魅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高校毕业生是当前就业市场的新鲜血液,推动女青年返乡就业,不仅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还能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提高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女青年返乡就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些毕业的学生连锄头怎么用都不知道”,对此,雷洋武对于女青年返乡发展农业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拉得下面子,肯吃苦;二是要抱团取暖,不单打独斗;三是不断学习专业技术,亲身实践。

90年前的红军长征小道,已然成了这里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革命先辈翻雪山、过天险,而如今,普利桥镇村民拿起锄头、生产绿色天然农产品,走乡村振兴长征路。“在我之后,我的事业能越来越好就是我的荣幸”,雷洋武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源源不断的人跟随党的旗帜,交接好时代的接力棒,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可持续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杨树 刘家晔 曹思思 赵科妍

编辑:廖轩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2/62/14215813.html

声明:该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会介入任何形式的担保,请仔细甄别!

会员头像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