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夜场资讯

【新观察】“家门口”的博士创新站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9-12阅读数:人阅读

长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科技大学博士团队在现场进行产品调试。

山西绿源碳索科技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团队对合作成果进行对接。

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黄花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员与山西农业大学博士团队在田间查看黄花生长情况,研究土壤墒情。 本栏图片由通讯员摄


  研发薄弱、竞争力不足,是中小微企业在创新道路上的拦路石。不少中小微企业家感叹,搞创新确实有点难。为了让创新成果在产业领域生根发芽,山西作为国内科协6个省区开展博士创新站建设试点省份之一,一来,先后成立133家山西省博士创新站,600多名博士深入生产一线,与中小企业结对子,实现企业与博士间的精准对接,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创新竞争力,激发青博士人才创新创富动力。

精准对接企业“真问题”“真困难”,不一定高大上,但切实解决了企业难题

  太原智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山西一家以信创产业生态基础框架体系为依托,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现代化需求相结合的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近来,面对新异的行业态势,企业面临着技术与人才不足的发展难题。
  “客户要性能更好,更智慧的装备,我们也试了,可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该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赵井阳告诉记者,“人才、技术是科技型企业制胜的法宝,搞研发很大的短板就是缺研发资金和技术支撑。但引进创新团队又谈何容易。招个博士养不起、留不住,企业的研发课题五花八门,一两个博士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与博士团队合作创新的新平台。”赵井阳说出的正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心声。
  去开始,省科协经过系列调研,组织动员青科技工作者和中小微企业建站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探索服务科技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新模式新途径。去8,28家中小微型企事业单位获批成立了首批“科创国内”山西省博士创新站,今上半又新认定105家博士创新站。
  “企业渴求能将科技成果嵌入产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省科协学会部部长杨茹介绍说,“中小微企业创新,并不一定需要高端的院士专家,拥有博士学历的中青科技工作者和在读的博士生就能胜任。博士创新站的设立就是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为纽带,致力解决中小企业缺技术、缺人才,青博士缺项目、缺实践的难题,让‘家门口的博士’驻进‘家门口的企业’。”
  今,智林信息迎来了企业的博士创新站——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创新团队的加盟,由软件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中青博士组成,团队针对人工智能、AI主线等技术研发,开发更多的场景应用产品。“不一定高大上,但切实解决了企业难题。”赵井阳说。
  精准对接企业“真问题”“真困难”,一位博士领衔,承担一个研发项目,组建一支研发服务团队,服务一家企业,实践培养一批人才。就这样,全省133家企事业单位很快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新质生产力既意味着新事物、新技术,也包括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新生’。”杨茹认为,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力量薄弱,又缺乏技术创新前瞻性,技术改造和传统产业升级的视野窄、路子少。但正因如此,带动他们创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有博士团队会诊把脉,来一些巧妙的点拨,往往能点石成金,赋予企业新动力。

叫得应、来得快、解决好,博士为企业解决了生产的难点、痛点,自己的发明专利也得以转化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这是长期以来的困扰。“如何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打破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转化‘堵点’,大家都期盼有益的探索涌现。”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继龙说。
  山西玖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成立了博士创新站,合作研究滑坡“天—空—地”立体协同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项目。博士团队以国内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张明媚领衔,汇聚了来自武汉大学、山西能源学院五位博士研究员。建站项目以山西省广发、频发的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以滑坡灾害多源协同监测预警为研究核心,围绕“易发分区—自动识别—风险评估—协同监测—预测预警”研究主线,形成完整、科学、适用滑坡灾害识别与预警体系,并在永和县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项目开展深度合作。研究成果已在山西省地质灾害高发区推广应用,同时向国内其他省份推广。
  “张明媚博士团队真的是我们公司的福星。只要公司技术遇到难题,不仅随叫随到,并且叫得应、来得快、解决好。”该公司负责人原志芳提到博士创新站就赞不绝口。博士创新站建站以后,张明媚博士及团队成员经常走访企业,沉入生产一线,为企业生产的难点、痛点把脉问诊,帮助企业开展产品技术创新攻关,借助企业产业优势,她的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分水岭算法的斜坡地质灾害边界提取方法”得到了转化,一举两得。
  张明媚对记者说,目前,博士创新站团队里吸引了五名博士三名硕士加入,他们来自国内三家科研机构,学科交叉,信息共享,让不同技术互相支撑。“我们的研究课题与企业发展方向非常相似,我们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点,企业在实践中又可以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经验支撑。在这里,我们有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平台,这种长期、稳定、实惠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在山西新元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研发团队与太原科技大学博士团队联合组建的博士创新站里,太原科技大学的“智能物流装备重点实验室”的研究领域与很多方向和课题与新元公司“散料动态计量技术”能很好地融合互补,博士创新站站长李勇对双方合作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充满信心。
  “中小微企业研发资金有限,养不起也没必要养整个博士团队,博士创新站解决了企业创新研发上的人才瓶颈等问题,还能为企业传帮带技术队伍。”提到博士创新站,原志芳很兴奋。不止如此,博士的加盟,让企业的创新氛围得到改善。“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怎么进度这么慢,有没有办法加快?”博士们常常提出的这些问题推动着我们的技术人员不断思考和创新。“我们相信这个行业大有可为,我们做好了技术储备。是博士创新站给了企业发展的底气。”原志芳这样认为。

聚集了一批创新人才,收获了一批科技成果,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提高高校中青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将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大同,围绕特色产业,当地科协针对性地布局了博士创新站。
  黄花林、谷子地、蔬菜园里种植着千亩农作物,这里的种植人其实是一群博士,来自博士创新站,掌握着科学种植技术,帮助企业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大小难题。山西大同大学张巽博士带领的功能农业技术开发团队与山西吉家农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农作物富硒功能化生产技术,在开发黄花菜、谷子、高粱等作物富硒栽培生产技术,揭示作物硒素营养吸收、转化、积累规律,探明黄花菜等农作物硒营养价值等方面开展稳定产学研合作。
  韩志平博士带领黄花菜研究团队与大同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在人才、技术、实验平台等方面优势互补、通力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大同市农产品和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快速提升。一群“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在博士人才的带动下,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支生力军。
  韩亮博士带领的实景三维重建与智能感知团队同山西万鼎空间数字有限公司,围绕地理空间数据智能感知和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聚焦测绘遥感领域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研究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以“科技引领”提升企业研发人员的业务技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果,已共建大同市重点实验室一个、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省级项目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
  企业出题,博士解题。提升技术工艺,改进生产配方,提升产品质量……由博士及其团队与企业研发技术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切实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来,智林信息博士创新站先后申请了10项专利。在赵井阳看来,博士创新站“将优秀博士引入企业,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真正让科研成果进入企业”。他说,“把企业的技术需求摆在博士面前,是搞真科研,是探索引导资源下沉的可持续工作机制,对促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企业有需求,专家随时到,这是博士创新站的一大特色,不同于以往跨地域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的合作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更简单,更容易上手,这一来就聚集了一批创新人才,收获了一批科技成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省科协负责人表示,山西将以博士创新站为抓手,聚合资源要素,发挥各自作用,精准赋能博士创新站,及时挖掘宣传优秀典型案例,推广可复制的先进经验,为博士创新站运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打造出有作为、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记者手记
双向奔赴 互相成就

  科协搭桥梁,博士进企业。创新不仅包含技术上的创新,也是体制机制与路径模式上的创新,实践已反复证明,创新平台的改革与创新资源的整合都会给科技研发带来全新突破,更是会对成果转化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致力解决中小企业缺技术、缺人才,青博士缺项目、缺实践的难题,让“家门口的博士”驻进“家门口的企业”。近来,山西科协聚焦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积极搭建博士创新站产学研大平台,充分发挥企业、高校、人才三大创新主体优势,提升发展合力,激发创新动力,实现共谋发展、合作共赢。叫得应、来得快、解决好。精准对接企业“真问题”,博士们不仅为企业解决了生产的难点、痛点,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得以落地转化。目前,山西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希望这种实现人才与企业之间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改革更多一些。

记者沈佳

(责编:刘洋、李琳)

声明:该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会介入任何形式的担保,请仔细甄别!

会员头像

小编